在正月當中,,分為三個高潮部分,,第一部分是初一到初五,;第二部是初十到十五,,而第三部分,,則是廿十到廿五。明日是正月廿五,,也是正月里,,第三個高潮部分,因此,,民間習俗講究頗多,,它是一個祈求豐收的日子,,而且在很多的資料文獻當中,,都有提及這個日子。
正月廿五是啥日子,?
農(nóng)歷的正月廿五,,乃是填倉節(jié),又稱添倉節(jié),,是古代民間祈年節(jié)俗,。根據(jù)《帝京歲時紀勝》的記載:“(正月)廿五日為填倉節(jié)?!睂闷?,人們或飽食以表示填滿了倉,或用灰等圍出倉的形狀,,在其中放些糧食以示倉滿,,或祭祀倉籠之神,以祈一年糧豐倉滿,。
這里需要說的是,,填倉節(jié)分大小,,小填倉在農(nóng)歷正月二十,為祭以祈年豐,,亦稱“小天倉”,、“小添倉”;大填倉則在二十五,?!督樾菘h志》中提到:“二十日,名‘小天倉’,。煮黃米糕,,燃燈禮佛?!薄洞笸尽罚骸岸?,為‘小添倉’;二十五日,,為‘大添倉’,,添買米面、柴炭等物”,。
簡單直白一點來講,,正月廿五填倉節(jié),它是民間慶祝五谷豐登的重要日子,。按照傳統(tǒng)說法,,正月二十是小填倉,主要是祭夏糧,;而正月二十五是大填倉,,主要祭秋糧。這樣一整年,,糧食無憂,,人們的生活,也會變得越來越富裕,。
在農(nóng)耕年代,,糧食才是生存下去的根本,而風調(diào)雨順,才能五谷豐登,,不然的話,,天氣惡劣,年景不好的話,,餓殍遍野,,就容易出現(xiàn),這個也是人們最害怕遇到的,,因此,,便形成了這樣的一個節(jié)日。
“廿五三不填,,福氣不進門”,,3不填是什么?
從字面的意思來看,,就是正月廿五的時候,,需要填滿3樣東西,這樣福氣才會進家門,,而所謂的福氣,,就是一切好的事情,都可以稱之為福氣,,比如說子孫滿堂,,亦或者是家底殷實,或者說糧食豐收,,都可以稱之為福氣進門,。那么這個三不填指的是什么呢,?
一不填:米缸
既然是填倉節(jié),,填的意思就是填充,或者是添置,,而在正月廿五,,自然就要把米缸這些給填滿,在《大同志》中記載:“二十日,,為‘小添倉’,;二十五日,為‘大添倉’,,添買米面,、柴炭等物”。
按照民俗,這天人們會買米面,,或者柴炭,,然后把家里所缺的東西給填滿,而把米缸填滿,,就是預(yù)示著家里不擔心糧食的問題,。
二不填:窮坑
什么是窮坑,吃飽飯,,謂之窮坑,,所以在這個時候,人們會準備一些吃的,,然后和家人一起,,吃的肚兒圓,正如《帝京歲時紀勝》說的:“(正月)廿五日,,人們或飽食以表示填滿了倉”,。
這天把自己吃的飽飽的,那么一整年,,就不用挨餓,,在以前,能天天吃飽飯的日子,,可是一種奢求,,這個也是古人對美好生活的一種向往。
三不填:水缸
正所謂山管人丁,,水管財,,在正月廿五這天,人們還會把家里的水缸給填滿,,寓意著今年可以錢財進家門,,日子越來越富裕,當然還有另外一種說法,,水乃是莊稼缺一不可的,,在這個時候填滿水缸,也是希望可以風調(diào)雨順,,五谷豐登,。
為此,,家家戶戶在正月廿五這天,會把這些給填滿,,也希望有個好兆頭,,一年可以獲得好的豐收。
當然填倉節(jié),,還有其它的一個習俗,,比如人們會在院子里用草木灰畫出三層圓圈,象征糧倉,。然后,,將五谷雜糧放在中間,用瓦片壓住,,也被稱之為“填倉”,。其本質(zhì)上,還是一個意思,,就是希望新的一年可以五谷豐登,,填滿糧倉,日子一天比一天富裕,。福氣安康進入家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