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汽車的“無人區(qū)”豪賭 押注VLA技術,!理想汽車去年年底,李想宣布將全力投入AI領域,。當時,,關于Mind GPT的對話能力、L3自動駕駛路線圖以及“硅基家人”的構想聽起來更像一場宏大敘事的開場白,,具體技術路徑尚不明朗,。
時隔130天,李想再次面向公眾詳細講解了VLA(視覺-語言-行為模型)的技術細節(jié),,使理想的AI戰(zhàn)略輪廓逐漸清晰,。VLA的概念并非首次出現(xiàn),早在2023年7月,,谷歌DeepMind就推出了全球首個控制機器人的VLA模型,。如今這一模型概念正快速擴散到智駕領域。今年3月份在英偉達GTC大會上,,理想首次發(fā)布了自己的VLA架構,。
李想表示,目前VLA是否是最高效的方式仍不確定,,但至少現(xiàn)階段它是最強架構,,能夠接近甚至超越人類的能力。他直言押注VLA技術是一個“無人區(qū)”戰(zhàn)略,,因為Deepseek,、OpenAI、谷歌和Waymo都沒有走過這條路,。
這種對VLA的執(zhí)著本質上是理想汽車在行業(yè)劇變中尋求生存與突破的選擇,。盡管2024年理想汽車以50萬輛交付量問鼎新勢力銷冠,但凈利潤同比下滑31.9%暴露出發(fā)展隱憂,。價格策略上的矛盾尤為明顯:雖然李想曾質疑“降價提升銷量”的常規(guī)路徑,,但面對市場競爭壓力,,一方面去年4月采取降價策略,另一方面讓理想L6以25萬元以下的定價搶占市場,。
這種“以價換量”的策略雖拉動銷量增長,,卻導致單車利潤顯著低于高端L系列,整體盈利水平被稀釋,。數(shù)據(jù)顯示,,其單車毛利率從21.5%下滑至19.8%,直接拖累凈利潤表現(xiàn),。此外,,首款純電車型MEGA的失利暴露出技術斷檔風險——既未建立純電技術護城河,又面臨增程用戶向純電遷移的轉化困境,,2025年5萬輛純電目標遠低于比亞迪,、特斯拉的布局速度。增程式用戶與純電用戶需求的重疊度低,,也可能會導致理想在技術路線切換中面臨“左右互搏”的困境,。
3月27日,,2025中關村論壇年會開幕,,會上發(fā)布了重大科技成果,其中理想汽車自研的整車操作系統(tǒng)“理想星環(huán)OS”入選北京重大開源系列成果
2025-03-27 13:45:32理想開源汽車操作系統(tǒ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