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來越多的車企開始探索為智能駕駛功能事故提供保障,。7月9日,,比亞迪宣布在全球率先實現(xiàn)媲美L4級的智能泊車,,并承諾在中國市場對所有天神之眼車輛用戶在智能泊車場景下的安全及損失全面兜底,。比亞迪表示,,用戶在天神之眼智能泊車輔助場景下的安全及依法由本車承擔的損失,,無需走保險流程,,直接聯(lián)系比亞迪售后處理即可,。
比亞迪并非第一家對部分智能駕駛功能提供保障的車企。在此之前,,小鵬汽車和鴻蒙智行也曾推出過類似的智駕權益,。去年年末,鴻蒙智行推出了“智駕無憂服務權益”,,定價4000元,。該權益是在智駕模式運行時發(fā)生的事故,對車主所購保險未覆蓋的個人自費部分提供一定額度的經濟補償,。今年4月,,小鵬汽車正式上線了小鵬智能輔助駕駛安心服務,1年費用為239元,,最高賠付100萬元,。若發(fā)生智駕事故,,可先使用車險理賠,車險賠付不足部分啟用該產品作為保障,。
北方工業(yè)大學汽車產業(yè)創(chuàng)新研究中心研究員張翔認為,,類似的兜底類產品對于車企來說肯定不是賠本買賣。泊車場景相對簡單:車速慢,,剎車能立即生效,,且車庫內有人的情況發(fā)生概率很低,低速場景下能保證足夠安全,。因此,,智駕險的兜底保障從技術上能保證事故概率極低。
在智能輔助駕駛越來越普及的今天,,這類安心服務既能展示對自家智駕輔助技術的自信,,也為廣大司乘人員提供了更多一層的保障。但其中的責任判定問題也引發(fā)了大量爭論,。例如,,有觀點指出事故發(fā)生時是否使用了智駕是由車企來定奪的,而智駕突然退出駕駛員來不及反應也可能釀成事故,。此前還曾報道過某車企在智駕權益賠付過程中產生了責任認定問題,。
近日,,有網友注意到小米汽車的宣傳物料上對智能駕駛功能的描述有所調整,將“智駕”更改為“輔助駕駛”,。理想等多家新能源車企也降低了“智駕”的使用頻次或改變了說法
2025-05-08 09:35:49小米汽車回應智駕改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