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年之后的今天,,聶樹斌被宣告無罪,。
我們想從聶的母親,,72歲的張煥枝講起。
喪子
1994年,,時年50歲的張煥枝兒女雙全,,兒子聶樹斌剛剛踏上工作崗位,在一所校辦工廠當焊工,。
平靜的生活,,在1994年9月24日被打破。當天,,三名民警來到聶家——之前,,在石家莊西郊的玉米地里,當?shù)匾簤杭S技術科的女描圖員康某某被害,。警方宣布,,懷疑聶樹斌有作案嫌疑。他們安慰張煥枝說,,如果兇手不是聶樹斌,,很快就能放回來,。
這種安慰沒能成為現(xiàn)實。1995年3月,,石家莊中院以故意殺人罪及強奸婦女罪,,一審判處聶樹斌死刑。當天的庭審,,張煥枝沒有被允許旁聽,。理由是,案件涉及受害人隱私,,被告方家屬不得旁聽,。
張煥枝不死心,一個人坐在法院對面的街邊等,。庭審結(jié)束后,,她終于見到了兒子——聶樹斌當時坐在法庭的最前排,背對著法庭門嚎啕大哭,。張煥枝剛要走上前,,就被法警攔住往外推,她哭著大喊一聲:“樹斌!”兒子回過頭看了一眼,,仰著頭,,滿臉是淚。
這一幕,,成為母子最后一次相見,也成為刻在張煥枝腦海里最無法抹掉的畫面,。
聶樹斌不服,,提起上訴。1995年4月25日,,河北省高院改變了部分量刑,,但依然作出了核準死刑的二審判決。兩天后,,聶樹斌被執(zhí)行死刑,。
張煥枝不相信兒子會殺人。在她的印象里,,兒子“連一只雞都不敢殺”,。
申冤
張煥枝開始四處奔走。在接受采訪時,,她說,,“去河北不管用,我就上北京,。那時候我都不知道怎么去北京,,到什么地方下車我都不懂……感覺就像在黑夜里摸,。”
很難想象這位母親如何撐過這21年,。21年間,,她的老伴兒曾經(jīng)因為此案自殺未遂癱瘓在床,她也從一個農(nóng)村婦女變成了熟悉法律的“斗士”,。
“她太不容易了,。”媒體人馬云龍這樣評價張煥枝,。
馬是第一位報道聶樹斌案的記者,。2005年3月15日,他和另外兩名記者在《河南商報(微博)》上發(fā)表了題為《一案兩兇誰是真兇》的稿子,,披露王書金是才是聶樹斌案的真兇,。
報道一出,當天被全國上百家報紙登載,。聶案也在一夜間,,變成了全國性的大案要案,開始有更多的媒體,、學者,、律師也加入到奔走的行列。
即使不提“真兇”王書金,,回頭來看,,當時法院的判決也存在著諸多疑點:
比如,在作案時間,、作案工具,、被害人死因等方面存在許多問題,并且判決采信的證據(jù)中只有聶樹斌的有罪供述是直接證據(jù),,現(xiàn)場勘查筆錄,、尸體檢驗報告、物證及證人證言等均為間接證據(jù),,并不能證明被后人康某某的死亡事實與聶樹斌有關,;
而諸如聶樹斌被抓后前5天的審訊筆錄,死者丈夫,、最早發(fā)現(xiàn)并找到被害人衣服的死者工友兼同寢好友等證人證言的壁爐,,以及聶樹斌工作的工廠車間的考勤表,要么完全被搞丟,,要么明顯存在疑點,。
聽起來就像是一幕荒誕劇。
艱難
11年——聶樹斌案重審的漫長艱難,超出了很多人的想象,,也消解了許多人的耐心,。
2005年,馬云龍的報道出來后,,現(xiàn)在的中紀委副書記,、時任河北政法委書記的劉金國很快召開公檢法三家聯(lián)席會議,成立聶案專案組和王書金案專案組,,要求“盡快完成調(diào)查,,爭取一個月后召開新聞發(fā)布會,向全國媒體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