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希望孩子們受到的傷害最小”——新華社記者對話北京中關村二小校長和老師
新華社北京12月14日新媒體專電(記者梁天韻魏夢佳)連日來,,“北京中關村二小事件”持續(xù)引發(fā)社會關注,,讓這所北京市海淀區(qū)的名校備受質疑,。13日晚,新華社記者來到中關村第二小學,,該校校長楊剛及三位涉事孩子的班主任呂老師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就校方回應為何滯后,、為何校方認定此事為“偶發(fā)事件”等社會關注問題作出回應,。
12月13日,三位學生的班主任呂老師擔心這個事件對三位孩子產生不好的影響,,流下了眼淚。(新華社記者李文攝)
為何不在第一時間澄清事實,?
新華社記者:學校13日凌晨向公眾披露了此事基本經過及調查情況,,為何不在第一時間澄清真相?
楊剛:發(fā)生這樣的事情,,作為校長我深深自責,,也表示深深歉意。我們處理這件事件的出發(fā)點和落腳點都是孩子,,當時不發(fā)聲也是為了保護孩子,。
12月13日,中關村二小校長楊剛(左)接收新華社記者采訪,。 (新華社記者李文攝)
我始終認為,,教育的問題不能用社會評判來解決,孩子的問題就應該從孩子的角度去解決,,不能按照成人的手段,,把孩子的問題推到社會的風口浪尖。
我們必須保護好三個孩子,,保護好學校所有孩子,,現在依然是這樣的想法。包括學校發(fā)的第一個聲明,,也是希望大家善待這件事,。很多人可能看后產生誤解,認為我們強硬,、態(tài)度不積極,,其實不是這樣。但我們也相信,,隨著事實越來越清晰,,公眾對此事會有更深層次和更全面的認識。
關于是不是“校園欺凌”的說法為什么分歧這么大,?
新華社記者:涉事學生行為是否構成“校園欺凌”一直是各方最大分歧所在,。學校根據調查判定是一起“偶發(fā)事件”,為什么如此定性,?
楊剛:根據我們的調查了解,,這三個10歲的孩子不存在一方長期的,、想好了就在這個時間、地點對另一方進行攻擊的“蓄意或惡意”,,他們平時關系還不錯,,彼此交往也是平等的。孩子在做事時有非理智的成分,,有時是突發(fā)奇想,,沒有考慮后果。扔垃圾筐和發(fā)笑的兩個孩子也都是偶然去上廁所,,不是約好的,。
這次事情發(fā)生后,學校一直積極協(xié)調,,三個孩子很快就和好了,,兩個欺負人的孩子也認識到自己錯了,只是家長之間還沒協(xié)調好,。對于孩子出現的矛盾,,我們完全可以用孩子的方式去解決,但現在往往是孩子的問題用大人的方法去解決,。
這是軍軍(化名)給明明(化名)寫的卡片,。(新華社記者李文攝)
此外,何為“校園欺凌”,,我覺得目前邊界還比較模糊,。雖然國家出臺了相關規(guī)定,但還是比較寬泛,。不同年齡有不同情況,,行為、語言的界定也需要細分,。孩子有其天性特點,,怎么清晰界定在實際操作中有難度;即便界定清楚了,,怎么去處理,?處理最終的目的是什么?我以為,,是教育而不是懲罰,,學校不是法院,不是評判的角色,。
新華社記者:三位孩子的性格特點如何,,平時相處如何?
呂老師:三個都是好孩子,,是正常的同學關系,,平時沒有異常的情況,。明明(化名,即受到傷害的同學)是體育委員,,作為班干部很負責,,對自己要求嚴格,學習成績不錯,,而且興趣廣泛,;亮亮(化名,即扔垃圾筐的同學)比較內向老實,,平時話不多,,特別愛看書,會好幾種樂器,;軍軍(化名,即發(fā)笑的同學)的性格比較外向,、調皮,,成績也不錯。
學校在此次事件處理中有哪些不足,?
新華社記者:學校在處理過程中有哪些不足和實際難點,,為何小摩擦會引發(fā)如此大的輿論?
楊剛:我們確實沒想到會引發(fā)這么大影響,,我基本不是網民,,不太懂新媒體和網絡。但我們所有初衷都是做好我們的教育,,對每個孩子負責,,今后依然是這個思想。
在這次事件中,,我們在處理過程中肯定有不足,,需要改進的地方非常多。首先是面對新媒體的發(fā)展,,我們每個人,,至少要了解互聯網,不能僅站在教育的范疇之內看問題,。
另外學校在突發(fā)事件應急處置能力,、具體方式方法等方面,都有需要改進的地方,。在今后工作中,,可以把我們學校的保障機制做得更到位,為孩子提供更安全健康的環(huán)境,,讓家長更放心,。
“明明現在沒有來上學,,我非常心疼他”
新華社記者:事情進展到現在,學校接下來有什么打算,?
楊剛:發(fā)生這樣的事情,,作為校長我深深自責,也表示深深歉意,。我們處理這件事的出發(fā)點和落腳點都是孩子,,我們希望盡快解決這件事,希望孩子們受到的傷害最小,。我們會盡最大努力,,讓明明能夠早日回到校園,老師同學們還是一樣愛他,、喜歡他,。我相信,只要堅持為了每一個孩子好,,不摻雜成人的主觀臆斷,,這件事肯定能解決好。愛每一個孩子是老師的天職,,這也是教育的本質,。
呂老師:明明不來上學以后,我通過短信,、微信,,還有打電話跟家長溝通,了解孩子的身體狀況,,每天還會給明明發(fā)當天的學習進度和一些學習任務,。
作為班主任,我經常跟我的學生們說,,你們走進這個校園,,我就是你們的媽媽,我愛你們每一個學生,。明明現在沒有來上學,,我非常心疼他(哭)。學校也好,、我也好,,其他老師,還有我們所有的孩子,,都特別盼望明明早日回到我們的大家庭里,。
這是事發(fā)的廁所。(新華社記者李文攝)
記者后記:記者13日至14日聯系明明家長,一直沒有回音,。呂老師說,,12月2日以后,明明再也沒來過學校,。記者14日從學校獲悉,,亮亮和軍軍家長已經向學校提交了書面道歉信,向明明及其家長致以深深的歉意,,表示“這件事對3個孩子都是人生的一次經歷”,,將對自己的孩子加強教育。
在回顧此事的過程中,,因為擔心這起事件對三位孩子產生不好的影響,,耽誤孩子上課,有著近20年教齡的呂老師忍不住流下了眼淚,。在中關村二小三位孩子所在的班級教室里,,記者看到后面墻上,明明的照片貼畫張貼在最高的位置,,照片中的孩子笑容燦爛,。講臺上堆放著全班同學給明明制作的五彩斑斕的愛心卡片,上面的留言讓人感動,。
“你快回來吧!我們大家都很想念你,。如果沒有你,,我都沒有心思學習了。而且,,沒有你,,咱們班排隊的時候特別亂?!薄拔液孟肽?,希望你趕快回到咱們班這個溫暖的大家庭,希望你開心……”
在一片童稚的字跡中,,記者發(fā)現了軍軍寫的卡片:“我們以后還是朋友,,好嗎?希望你早日回來上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