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你剛才提的第二個問題,其實我在前面已經(jīng)談過了,。仲裁庭雖然可以自己判斷有沒有管轄權,,但它不能為所欲為,必須按國際法,,按《公約》,,根據(jù)事實和法律作出判斷。如果它不講法,,只是“作秀”,,它的公信力就會有問題。
其實這個案子提醒我們,,如何全面,、準確并且秉持善意地理解和適用《公約》規(guī)定的強制仲裁程序,是一個需要國際社會共同關注的問題,。如果今后別的國家都像菲律賓一樣,,通過對訴求進行“包裝”,濫用強制仲裁程序,;如果今后的仲裁庭也都像這個仲裁庭一樣無視《公約》所建立的平衡,,肆意越權裁判,那么不管什么樣的案子,,都有可能經(jīng)過包裝提交仲裁,,結果是如同打開濫訴的“潘多拉之盒”,特別是世界上30多個國家根據(jù)《公約》所作的排除性聲明都形同虛設,,變成一張廢紙,。
如果出現(xiàn)這種情況,恐怕不是國際社會之福,。這種做法不僅不會促進爭端的和平解決,,相反會傷害《公約》爭端解決機制的信譽,《公約》所建立的國際海洋秩序也會遭到破壞,。我們希望各國在看待這個問題時,,不要僅僅看到這一時一事,而是要理智一點,,要有一些長遠的眼光,。謝謝,。
四、路透社:您剛才講到中國在這個案件上并不孤立,,但事實上支持中國的都是像斐濟,、老撾這樣的小國,大多數(shù)西方國家并不接受中國政府的立場,,而且似乎中國在輿論方面也處于相對弱勢地位,,中國打算如何加強輿論工作?允許外國記者到南海去參觀采訪是否會有助于改善輿論狀況,?謝謝。
徐宏:謝謝,,這個問題其實我剛才也談到了,,公道自在人心,判斷一件事的是非曲直,,不在于聽誰聲音有多大,,這不是打群架。正如你提到的,,是一些西方國家在就南海仲裁案發(fā)表對中國不利的看法,,但西方國家這個集團本身并不能代表整個國際社會。
事實上,,我們也和很多來自西方國家的學者和法律官員等專業(yè)人士有過非常深入的探討,。應該說,我們在很多法律問題上有著一致的看法,,對強制仲裁程序被濫用也同樣存在擔憂,。但這些話不會從政治人物的口中講出。這說明,,即使在西方國家也有很多嚴肅的,、客觀的國際法專家從專業(yè)角度發(fā)出公正的評論。如果記者朋友有興趣,,可以去讀一讀他們的文章,。但是這樣的文章一般專業(yè)性很強,讀起來可能比較枯燥,,不像一些政治性的語言那樣吸引眼球,。
你說得對,中國既然有道理就應該把道理講出來,,今天我就是用這個機會跟大家講道理,。但是我不知道我有沒有講清楚,也不知道你們是不是記得全,,更不知道你們之后會不會全面地報道,。我們歡迎任何人來和我們講國際法上的道理,,隨時奉陪。謝謝,。
五,、央視中文國際頻道:有人質疑,既然中國有這么充分的理由,,為什么不去參與仲裁程序,?也有人主張,中方至少可以出庭抗辯管轄權,,既然中方放棄了出庭的機會,,是不是就應該承擔后果?謝謝,。
徐宏:謝謝,。對這個問題,我就簡單地做四點回應,。
第一,,不接受、不參與仲裁程序,,是一個主權國家的權利,,這種做法完全符合國際法。中國顯然也不是第一個采取這種做法的國家,。對于一個明顯無理取鬧的程序,,中國沒有義務也沒有必要去接受和參與。菲律賓提起仲裁缺乏起碼的國際法依據(jù),,其行為不可能產(chǎn)生國際法中的任何效力,,更不可能為中方增設任何義務。
第二,,不接受,、不參與仲裁程序,是為了維護包括《公約》在內(nèi)的國際法的嚴肅性和完整性,,是為了抵制對強制仲裁程序的濫用,,同時也是為了踐行中菲雙方關于通過談判解決有關爭端的承諾。這些承諾,,菲律賓不遵守,,我們還是要遵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