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岡田和津田兒子這樣的“佛系青年”在日本并不少見,。這個國家可謂“佛系青年”的鼻祖,,中國眼下流行的這一詞語最早源于日本的“佛系男”,。2014年,,日本暢銷女性雜志《non-no》總結“佛系男”的特征,包括對自己感興趣的事非常執(zhí)著,、秉持獨特的世界觀,、對埋頭工作的自己感到自豪等等,。這些特征與中國所說的“佛系”有區(qū)別,。據記者觀察,,中國的“佛系青年”其實更接近日本的“草食青年”——對異性沒什么興趣,不喜歡工作,,沒有太大的人生目標,只專注于自己的愛好,?!安菔衬小北取胺鹣的小备鼮橄麡O與隱世,前者的出現曾引發(fā)日本各界十分擔憂,,有學者將其歸結為“失去二十年的并發(fā)癥”,。
日本“佛系青年”更加強調生活與工作的平衡狀態(tài),他們也有“草食男”的一些特點,,但更為積極,。今年26歲的近藤從東京一家名牌大學畢業(yè)后,沒費什么工夫便進入世界500強企業(yè)工作,。他一直對花花草草很感興趣,,每逢節(jié)假日就去各地搜集植物樣本,并與其他“同道中人”交流心得,。另外,,近藤每天早上6時都會去晨跑,下雨天也會在健身房堅持跑步,。他對《環(huán)球時報》記者說:“搜集植物能排遣我的工作壓力,;跑步則讓我每天精力充沛,感覺很健康,。我對出人頭地沒有特別的想法,,當然如果是在更重要的職位上,我會盡心做好,。只不過,,我的心情好壞不會取決于職位的升降。在什么情況下,我都會做到令自己滿意的狀態(tài),,不在乎外界的看法,,一切隨緣?!?/p>
有個“佛系青年”兒子的岡田認為,,中國出現“佛系青年”并不意味著中國年輕人變得低欲望、沒追求,,而是他們的生活方式更加多元化,,有更多的自主選擇權,“退出一味的競爭,,遵從自身意愿生活是件好事”,。對于兒子直樹的未來,岡田未流露出擔憂,。在他眼里,,直樹“是個善良能干的小伙子”,擅長捕魚,,會做很美味的刺身,。“這個世界上不缺學霸,,不缺教授,,如果他將來當一個刺身師傅,做獨一無二的自己,,我也覺得很棒,。”岡田對《環(huán)球時報》記者開玩笑說,,“那小子無憂無慮的,,我也羨慕他的生活啊,!”
美國:“不要用你們的奮斗方式影響我”
如果說,,“佛系”是對中國年輕人安于現狀、看淡一切的生活寫照,,那么美國青年早就進入這樣的狀態(tài)了,。許多美國高中生在學業(yè)上根本不怎么打拼,對全A的成績沒那么在乎,,會花更多時間在與異性交往上,,或者想著如何在法律規(guī)定的16歲就考到駕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