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學家李稻葵:10萬億化債政策,,怎么解讀?
11月8日,,全國人大常委會表決通過了《國務院關于提請審議增加地方政府債務限額置換存量隱性債務的議案》,,增加地方政府債務限額6萬億元,用于置換存量隱性債務,,為地方政府騰出空間更好發(fā)展經濟,、保障民生。根據(jù)財政部部長藍佛安介紹,,從2024年開始,,我國將連續(xù)五年每年從新增地方政府專項債券中安排8000億元,專門用于化債,,累計可置換隱性債務4萬億元,。加上這次批準的6萬億元債務限額,直接增加地方化債資源10萬億元,。明確2029年及以后到期的棚戶區(qū)改造隱性債務2萬億元仍按原合同償還,。地方需要消化的隱性債務總額從14.3萬億元大幅下降至2.3萬億元,,化債壓力大大減輕。
新一輪大規(guī)模債務置換拉長了地方債務周期,,降低了債務付息壓力,,推動地方政府從化債化險轉移到發(fā)展經濟和提供公共服務上來,從應急狀態(tài)回歸常態(tài)謀發(fā)展,,具有重要意義,。此次化債力度超預期,體現(xiàn)出中央推動防范化解風險,、規(guī)范債務管理,、推動經濟增長的決心,有利于提振信心與預期,。財長藍佛安披露,,2023年末我國隱性債務規(guī)模為14.3萬億元,經過一次性增加債務限額6萬億,、未來五年每年安排新增專項債8000億元合計10萬億,,疊加2029年及以后年度到期的棚戶區(qū)改造隱性債務2萬億元自然到期,不再在2028年前清零償還,。由此2028年之前,,地方需消化的大幅降至2.3萬億元,平均每年消化額從2.86萬億元減為4600億元,,不到原來的六分之一,,化債壓力大大減輕。
自2015年以來,,中央持續(xù)加強對地方政府債務的管理,,債務管理制度更加規(guī)范。隨著內外部宏觀形勢的變化以及大規(guī)模推進減稅降費,,宏觀稅負持續(xù)下行的同時支出責任不減,。當?shù)胤秸话銈c專項債難以滿足支出時,部分地方政府通過融資平臺舉債等方式解決收支矛盾,,產生了部分隱性債務,。為落實《預算法》要求,我國推進了四輪債務置換,。第一輪為2015-2018年,通過發(fā)行12.2萬億元債券置換非債券形式的存量政府債務,。第二輪為2019年-2021年9月,,主要通過發(fā)行置換債券和特殊再融資債券開展建制縣化債試點工作,合計置換債務規(guī)模達到8185.9億元,。第三輪為2021年10月-2022年6月,,推進北上廣全域無隱性債務試點,。第四輪債務置換為2023年10月以來,落實中央“一攬子化債”,,截至10月底各地合計發(fā)行特殊再融資債券超1.7萬億元,。
十四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二次會議審議通過了一項近年來力度最大的化債舉措,增加地方政府債務限額6萬億元,,用于置換存量隱性債務,,為地方政府騰出空間以更好地發(fā)展經濟和保障民生
2024-11-08 23:29:00地方政府化債壓力將大大減輕11月8日,,十四屆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了《國務院關于提請審議增加地方政府債務限額置換存量隱性債務的議案》,。該議案中的“三支箭”化債舉措引起了廣泛關注
2024-11-12 09:34:00“10萬億化債”利好城投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