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農歷二月初二被稱為“龍?zhí)ь^”,也稱為“春耕節(jié)”“農事節(jié)”“春龍節(jié)”,。俗語說:“二月二,,龍?zhí)ь^,大家小戶使耕牛,。”此時陽氣回升,大地解凍,,正是春耕備耕之際。在唐宋時期,,二月二被稱為“挑菜節(jié)”,,諸多詩人揮毫賦詩,留下了寶貴的節(jié)慶資料,。
挑菜節(jié)起源于唐代,。春季到來,原野里野蔬遍地,。人們要吃到新鮮菜蔬,,勢必要到野外挑菜。因此唐代就把挑菜的活動固定成一個節(jié)日,,名曰“挑菜節(jié)”,。之所以被放在二月初二,是因為此時雖然數(shù)九還未結束,,但地氣已經回暖,,野菜正在悄然返青發(fā)綠。唐詩人鄭谷《蜀中春雨》一詩寫道:“和暖又逢挑菜日,,寂寥未是探花人,。”唐詩人劉夢得《淮陰行》詩也寫道:“無奈挑菜時,,清淮春浪軟,。”這兩首詩一個在蜀中,一個在淮陰,,可見當時挑菜節(jié)的普及,。白居易所寫的《二月二日》一詩生動展現(xiàn)了洛陽二月二挑菜節(jié)的盛況:“二月二日新雨晴,草芽菜甲一時生,。輕衫細馬春年少,,十字津頭一字行?!?/p>
這里的十字津頭指的是洛陽城西南天津橋頭的窈娘堤,。據(jù)唐代孟棨《本事詩》記載,窈娘是武則天時左司郎中喬知之的女婢,,貌美善歌,。挑菜節(jié)時,窈娘與女伴騎馬到郊外春游,,被武承嗣搶去,。喬知之憤痛成疾,在細絹上寫一首《綠珠怨》,,用重金買通武的守門人,,送給窈娘。窈娘得此詩后羞憤難言,。次年挑菜節(jié),,窈娘陪武承嗣在洛浦游春之時,投洛河自盡,。后人哀之,,將這段河堤稱為窈娘堤,每年挑菜節(jié)在此憑吊窈娘,。
白居易還與劉禹錫,、元稹等人重游窈娘堤,白居易有感而發(fā),,詠出名作《天津橋》:“津橋東北斗亭西,,到此令人詩思迷。眉月晚生神女浦,,臉波春傍窈娘堤,。柳絲裊裊風繰出,草縷茸茸雨剪齊,。報道前驅少呼喝,,恐驚黃鳥不成啼?!贝笤娙藙⒂礤a也不甘落后,,寫下了《同樂天和微之深春二十首》,,其中寫道:“何處深春好,春深羽客家,。芝田繞舍色,,杏樹滿山花?!薄昂翁幧畲汉茫荷钚‰[家,。芟庭留野菜,,撼樹去狂花?!卑拙右滓恍性谏揭按孱^,,挑菜、踏青,、飲酒,、賦詩,享受田園生活,,讓仕宦途中屢遭勞頓的他們難得偷來半日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