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師范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唐任伍對話四川日報記者張雨
“上面千條線,下面一根針”,。夯實基層的重要性,,怎么強調都不為過。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明確了“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fā)展主要目標,,“社會治理特別是基層治理水平明顯提高”是重要內容之一,。
提高基層治理水平,歸根結底是為了廣大基層群眾,,為了更好滿足他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要達成這一目標,北京師范大學政府管理研究院院長,、教授唐任伍接受記者采訪時談到,,首先要弄清基層群眾為何“不滿意”,繼而有的放矢,,逐步變他們的“不滿意”為“滿意”,。
他認為,對于基層群眾“不滿意”的問題需要辯證看待,,然后通過基層政府轉變理念,、提高群眾參與度、提供穩(wěn)定社會預期等有針對性的處置方式,,不斷加以解決。
群眾為何“不滿意”:不看“有沒有”,,而看“好不好”
記者:“不滿意”是一種主觀情感,,反映了基層群眾什么心理?
唐任伍:覺得自己該越來越好的心理,。這么多年,,國家飛速發(fā)展,民生不斷改善,,但隨之伴生的,,就是基層群眾對基層政府提供的服務,在數(shù)量上和質量上都有了更高要求,。
如今,,大家的“不滿意”,,很大程度上已經不是一個“有沒有”的問題,,而是一個“好不好”的問題,。比如,群眾對優(yōu)質教育醫(yī)療資源的追求和需求,,目前一些基層政府就難以滿足,,容易引發(fā)群眾不滿——為什么別人能到大醫(yī)院看病,我只能在鄉(xiāng)村診所看???
實際上,當社會發(fā)展越來越快,,群眾自然就產生一個心理預期,,即自己會越來越好。所以當基層群眾“獲得的”和“期待的”不相匹配時,,就要產生不滿,,所謂端起碗來吃肉,放下筷子罵娘,,他是在罵這個娘嗎,?他是在罵別人的肉比我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