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消費者對電動汽車接受程度普遍較低,。市場調查機構輿觀(YouGov)的一項調查顯示,,德國受訪民眾中僅有13%開過電動汽車,。盡管有25%的受訪者曾考慮過購買電動汽車,,但沒有一個人真正行動,。究其原因,,69%的受訪者認為電動汽車價格過高,,56%認為電池續(xù)航里程太短,38%認為充電網(wǎng)絡太少,。
據(jù)中國主要鋰電池生產(chǎn)商寧德時代產(chǎn)品開發(fā)工程師高鵬飛介紹,,目前電動汽車成本的約50%是電池。電池成本居高不下,,導致電動汽車的價格劣勢短期難以改觀,。
以大眾為例,德國在售的e-Up車型燃油發(fā)動機版本約為1萬歐元,,電動版本售價則高達2.6萬歐元左右,,即使政府每輛電動汽車補貼4000歐元,電動版售價也已然過高,。
而在配套基礎設施方面,,據(jù)德國交通部數(shù)據(jù),目前德國有8103個普通充電樁,,最高電壓為22千瓦,,另有1274個高壓快速充電樁。從各州分布情況看,,巴伐利亞州充電樁最多為2093個,,之后是北威斯特法倫州有1696個,巴登符騰堡州1130個,,薩爾州墊底只有16個,。截至2017年年底,在高速公路上,,共有400個加油站設有充電樁,。充電,對很多電動汽車司機來說依然是個很大挑戰(zhàn)。
從企業(yè)主觀層面看,,由于電動汽車利潤率僅為燃油車的一半,,為緩解因推進電動汽車帶來的營收壓力,各大車企不得不節(jié)約成本,,比如戴姆勒就制定了40億歐元的“成本縮減計劃”,。這樣一來,德國車企發(fā)展電動汽車的主動性自然受到抑制,,相比電動汽車的“燒錢”,,他們其實更愿意發(fā)展清潔柴油車技術,從而延長燃油車的“掘金”時間窗口,。
政企共促市場轉型
為了培育電動汽車市場,加速其發(fā)展,,德國政府打出組合拳,。
2010年,在政府主導下,,德國成立“全國電動汽車平臺”,,意在整合政府、行業(yè)和科研等資源推動電動汽車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