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5月18日,,德國聯(lián)邦政府和汽車行業(yè)聯(lián)合推出刺激電動汽車發(fā)展的“一攬子計劃”,。其中,,最主要措施是提供電動汽車購車補貼,。如果消費者購買純電動汽車,可獲得一次性補貼4000歐元,,購買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補貼3000歐元,資金由政府和行業(yè)各分擔一半。該計劃資金總額為12億歐元,,將于2019年6月底結束。
除了最直接的補貼,,購買電動汽車還可獲得政府提供的很多額外福利,。例如,,購車后10年內不需繳納機動車稅;上路行車有權使用公交車道,;越來越多的城市增設帶有充電樁的電動車專屬停車位,;如果擁有兩輛電動汽車,可以共用一個車牌號,,借此省掉一筆保險費用,。
而針對制約電動汽車發(fā)展的電池難題,德國政府自2007年就在“電池2020”政策框架下,,為電動汽車電池研發(fā)提供支持,。研發(fā)主要方向是面向未來的鋰電池系統(tǒng)材料和過程控制技術,目的是為了生產新一代儲能更高,、續(xù)航里程更遠的電池系統(tǒng),,并同時兼顧安全性和成本。
目前電動汽車一次充滿電的續(xù)航里程多在200公里左右,,到2020年車企的目標是達到500公里,。快充技術是車企和電池生產商的主攻方向,,但這些領域均需要巨額投資,。戴姆勒計劃在未來數年向電動汽車領域投資100億歐元。
同時,,降低成本也是攻關方向,。幾年前,電池生產成本還是每千瓦時1000歐元,,目前已降到250歐元,。咨詢公司麥肯錫預測,到2020年將進一步降至150歐元,。
德國乃至歐盟多次舉行“電池”峰會,,商討在歐洲生產電池的解決方案。德國經濟部多次發(fā)聲,,建議歐洲建立自己的電池生產廠,,為德國和歐洲電動汽車發(fā)展提供核心技術保證。歐盟也已制定了100兆瓦時的初步電池產能目標,。
此外,,德國政府和車企還計劃共同投入3億歐元,用于擴建充電基礎設施,。德國剛組建的新政府的目標是,,到2020年再建10萬個充電樁,其中三分之一為高壓充電樁,。另外,,利用補貼等手段鼓勵私人安裝充電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