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僅是規(guī)矩嚴苛,,對成績的要求也不例外,。
美國著名記者,普利策獎獲得者愛德華·休姆斯曾經(jīng)寫過一部報告文學《美國最著名的中學是如何煉成的——惠尼中學成長記》,,探索了舊金山最著名的公立中學惠尼中學的成功秘訣,。書的第一章,,紀錄了一個有遠大理想的高三女生的一天:喝4杯咖啡,,睡4個小時,,得4.0的GPA(平均成績)。和這位女生的辛苦相比,,衡水中學的同學恐怕也相形見絀了,。在美國很多著名的中學,優(yōu)秀學生下半夜睡覺是家常便飯,。
但是長期以來,,我們一些專家、輿論給中國的家長與社會公眾描繪了一個極其錯誤和荒誕的觀念與印象:在美國英國等西方先進的學校教育中,,孩子們都是無憂無慮的,,老師、家長是強調(diào)個性與尊重的,,孩子們在快樂幸福中走進了名校,,也更有創(chuàng)造力,最后還創(chuàng)造出巨大成就,。
但我不得不說,,這番美好的情景是不存在的。絕對的快樂和幸福是有的,,絕對的沒有負擔也是有的,,但這就是美國很多公辦學校,所謂薄弱校,。沒有人會關心你的成績,下班后你很難找到老師,,畢業(yè)率超過50%甚至成為學校追求的目標,。因此歷屆美國政府在教育治理上是全面否定其公辦學校的。
從比爾·蓋茨,,到奧巴馬,、扎克伯格,無一和那種無憂無慮,,絕對的輕松快樂無關,,他們的中小學教育,基本都來自這類私立學校與優(yōu)質公辦學校,,他們的成就也都是超常付出后的結果,。
但是我們家長已經(jīng)被這種虛妄的言論誤導,很多家長一方面希望孩子有出息有成績,,一方面卻總覺得孩子太辛苦,,希望孩子能輕松快樂地有成就,,這種分裂的想法,進一步強化了我們對自己教育的不滿,。
這篇文章的最后,,這位老科技工作者幡然醒悟:“我忽然明白一個家庭傳承的終極意義是什么。所謂家學,,就是讓下一代,,比我們更能接近真實的自己?!?/p>
但他們拿出的解決方案是移民西班牙,,享受美式的教育去實現(xiàn)這個目標。對此我莫名其妙,,忽然想起,,有人質疑這是一篇營銷西班牙移民的稿件,最好是如此,,否則,,我實在難以理解這幡然悔悟后的解決方案。
如果目標仍然是常青藤,,我篤定,,你仍然不會有你所想要的快樂,我篤定,,可能會更辛苦,!
教育部部長陳寶生在新學期伊始談到新學期的心愿,有這么一句話,,我覺得非常接地氣,,值得送給廣大的家長與學生:我也希望學生們,包括新入學的學生,,好好學習,。學習是艱苦的,又是快樂的,,誰也不要想不付出辛勞就能成才,,辛苦并快樂著好于快樂并辛苦著。我提倡前者,,就是辛苦并快樂著,,從辛苦中產(chǎn)生快樂,其樂無窮,。(作者為中國教育在線總編輯)